2013年2月7日 星期四

產後訪視

助產師可不是生完就沒事了。
生產後會再探訪媽媽和小朋友的狀況
瞭解母育信心及母職適應情形

懷孕生產對婦女而言是一大挑戰,產後階段更是女人生命成長過程及其角色轉變的關鍵時刻。但隨著我國全民健保的施行,產婦的住院天數銳減,醫療院所提供的照護勢必無法滿足個案的需求,因此社區內的產後照顧措施更形重要。母嬰親善是強調全人及人性化的照護模式,對產婦及胎兒是最安全及最自然的方式。助產師的產後居家訪視是延續並落實母嬰親善的精神所推出的特殊照護模式。
自從世界衛生組織在阿瑪阿塔宣言 (Alma-Ata Declaration )中宣示全民均健(Health for All)的目標後,各國健康工作學者與從業人員莫不積極策劃透過基層保健醫療( Primary Health Care)來促進民眾的健康。雖說各國因影響其國人健康的因素不同,所需基層保健醫療之策略與內涵會有所不同,但世界衛生組織要求基層保健醫療至少應包含八大項內容,其中婦幼衛生被認為是最具成本效益的(WHO, 1978;李、陳、季、馬,1994)。
然以往在公共衛生領域中,婦幼衛生範疇多將重點放在孕產婦產前照顧的部分,對產後照顧不論中外均甚少在相關的學術著作中論及,多認為此議題應與醫院照護的成效有關。但隨著我國全民健保的施行,產婦的住院天數銳減,健康照護趨勢回歸社區,因此社區內的產後照顧措施更形重要(Harrison & Hicks, 1983)。
家庭訪視(以下簡稱家訪)一直是公共衛生護士與民眾接觸最經常使用的方法(邱、許、陳,1993)。早在民國58年,台灣省婦幼衛生委員會即為保障婦女生產的安全,並提昇婦女生活的整體健康,要求公衛護士主動提供到府服務。然到了七年代以後,孕產婦及嬰幼兒的健康管理工作已漸漸由衛生所護士轉而由醫療院所體系接手。尤其在民國84 年全民健保開辦後,孕婦產檢和嬰幼兒健康檢查均納入健保服務項目,醫療的可近性大幅提高,但卻也因全民健保給付的考量下,住院生產時間明顯縮短,產婦在短短的3-5 天中,除了要適應自己身體的不適及從懷孕後生理恢復外,還必須建立新的角色行為,並與新生兒建立情感的連結,似乎成為臨床護理的一大挑戰(Walker, Crain & Thompson, 1986),也引發了產後照護朝社區發展的重大變革(Evans, 1995)。
因此,家訪即為醫院的出院準備計劃與社區健康照護搭起了連續性的橋樑,亦造就了由家訪來推廣社區式產後照護的照護潮流(Bennett & Tandy, 1998

產後居家訪視的目的:

1.關懷及指導初產婦在家中育嬰的情況及種種問題的克服
2.改變經產婦不正確的育嬰方式及觀念
3.指導家屬對育嬰的錯誤方式,建立家屬對孕產婦的支持力,尤其在母乳哺育,方面。提供其他家屬獲得醫療諮商及轉介。
4.指導追蹤病人產後居家護理狀況,如子宮復舊、惡露的觀察
5.母乳哺育技巧、支扥等正確的執行
6.嬰兒臍帶護理、黃疸及大小便等正常與否
7.協助溝通產婦及家屬有關醫療意見的衝突
8.指導產婦及家屬如何坐月子
9.指導產婦避孕事宜
產後居家訪視的時程:

第一次:產後1~3(或出院)
第二次:出生一週
第三次:出生二週
第四次出生四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