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The Quiet Revolution: Breastfeeding Transformed With the Use of Breast Pumps, Katheleen M Rasmussen and Sheela R. Geraghty,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ugust 2011, Vol 101, No.8)
一項來自美國Infant Feeding Practice Study II(IFPS II)統計顯示,2005至2007年間,1.5個月至4.5個月大的寶寶,選擇母乳哺育的媽媽有85%成功使用過擠乳器。甚至,這當中,有5.6%的媽媽從寶寶出生後就把奶擠出來餵,寶寶不曾在媽媽的乳房喝過奶。
我們是否該在意全母乳哺育(exclusive breastfeeding)與全瓶餵母奶(exclusive expressed milk feeding)的差別呢?或許有人會說,餵的是母奶就好了呀,有什麼問題嗎?有,問題可多的呢!
我們是否該在意全母乳哺育(exclusive breastfeeding)與全瓶餵母奶(exclusive expressed milk feeding)的差別呢?或許有人會說,餵的是母奶就好了呀,有什麼問題嗎?有,問題可多的呢!
母乳哺育,對媽媽有親子連結與許多健康上的好處(像是:延遲月經、減少罹患乳癌、卵巢癌、第二型糖尿病、心肌梗塞、與一些代謝疾病的風險),如果是擠出來餵,這些好處還是成立嗎?
已經有一些研究顯示,擠乳器使用不當,可能造成母親乳腺炎、乳房或乳頭受傷等問題。還有因為使用擠乳器造成乳房疼痛的問題。臨床上,我自己也聽過媽媽說她使用擠乳器,總有一種被掏空的疲憊感,沒有親餵時那種滿足與愉悅。
已經有一些研究顯示,擠乳器使用不當,可能造成母親乳腺炎、乳房或乳頭受傷等問題。還有因為使用擠乳器造成乳房疼痛的問題。臨床上,我自己也聽過媽媽說她使用擠乳器,總有一種被掏空的疲憊感,沒有親餵時那種滿足與愉悅。
對寶寶來說呢?把奶擠出來,寶寶到底喝得比較多還是比較少?這也是一直以來,我無法回答媽媽的問題。擠出來的奶,成分與親餵已經不同,這包括前奶與後奶的差異,以及到儲存到奶瓶後一些活性成分的消失與改變。
從擠乳、儲奶到回溫加熱,進入寶寶的口中,每一步驟都有細菌汙染的風險。還有,照顧者用奶瓶餵母奶,似乎會回到配方奶的哺餵模式,於是乎,又帶來了瓶餵的問題(像是過度餵食,要寶寶把奶瓶內的奶喝完)。
推廣母乳哺育時,我們會說:「再怎麼樣,母奶還是比配方奶好。」
這個宣稱仍然沒錯,但是深入一點想,媽媽有知道親餵與瓶餵差別的權利與必要,無論是對她們的身體或是親子互動甚至是健康上的影響,而不是喝的是母奶就好。如果我們把懷孕終止於離乳那一刻來看,這相互調節的兩個身體,在擠乳器這項技術物介入後,一定造成了一些我們原本意想不到的改變。作者稱之為一種「寧靜革命」,實在貼切。
從擠乳、儲奶到回溫加熱,進入寶寶的口中,每一步驟都有細菌汙染的風險。還有,照顧者用奶瓶餵母奶,似乎會回到配方奶的哺餵模式,於是乎,又帶來了瓶餵的問題(像是過度餵食,要寶寶把奶瓶內的奶喝完)。
推廣母乳哺育時,我們會說:「再怎麼樣,母奶還是比配方奶好。」
這個宣稱仍然沒錯,但是深入一點想,媽媽有知道親餵與瓶餵差別的權利與必要,無論是對她們的身體或是親子互動甚至是健康上的影響,而不是喝的是母奶就好。如果我們把懷孕終止於離乳那一刻來看,這相互調節的兩個身體,在擠乳器這項技術物介入後,一定造成了一些我們原本意想不到的改變。作者稱之為一種「寧靜革命」,實在貼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